中国最早的消防给水系统

2023-02-18 18:09

中国最早的消防给水系统出现在晚清的上海公共租界。


图片


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各保险公司的支持下成立了上海第一泵浦车队。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支近代消防队,由60名外籍队员,40名本地队员组成,以蒸汽消防车为主战车。8月初,虹口第二泵浦车队成立。


8月中旬,公共租界工部局宣告工部局火政处成立,下属两个泵浦车队,还有一个钩梯救火队。


火政处成立后,立即提出供水的问题。此前上海南市城厢镇发生了几次大火,1860年9月发生的大马路大火,延烧面积大,惨像触目惊心。


究其主要原因,都是火场供水困难。在缺水的情况下,消防人员唯有用破拆截断火势蔓延。


1865年大马路又发生一场大火灾,筹建中的火政处意识到消防水源是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早在1859年,工部局就在教会路(今福州路)与界路(今河南中路)的拐角处修建了一个消防水池,同年又修建了同样的6个,每个水池的造价为90大洋。

图片


随着租界道路的开辟,建筑群的新建,河流的减少及干涸和蒸汽消防泵吸水量猛增,这些消防水池远远不够用,供水问题日益突出。


1887年,公共租界工务处的预算中就有挖掘消防井的专项拨款。到1870年,租界已有9口消防井,并在汉口路新建了一个消防水池,另一个在宁波路建造。


到1880年,租界共开掘了17口消防井,井口覆有带孔的铁板,并新挖了3个消防水池。


火政处还调查了可以作为消防水源利用的阴沟水。当时各消防队的队长接警出动时都带上一份绘制好的标有消防井、阴沟检修孔的分布图,以备不时之需。


到1879年,租界的消防井已有61口。


1879年,火政处还把一个倾斜的箱状排水管(矩形进水口)放置在吴淞路底的苏州河低水位处,以解决落潮时的消防供水问题。


图片


1883年,英商在杨树浦成立了自来水公司,在江西路苏州河建造自来水桥。为了方便消防用水,8月31日,自来水公司在租界的主要马路的道旁建造了消火栓,这标志着我国的消防给水系统开始进入现代化阶段。


刚开始的时候消火栓的水压不稳。1884年,工部局要求火政处每2小时测一次消火栓水压,报告供水情况。


同年年底,火政处对道旁消火栓的水压表示满意,要求在其他马路也设置消火栓。


图片


消火栓最初在上海称为“海亭”,是英语Hydrant 的音译。“海亭”又是意译,指海水或龙王休息的地方,求它救火,有求必应。

图片
图片



最初的消火栓只有一个接口,最大口径不过二英寸半(折合6.35厘米)。1914年以后开始使用3个接口和2个接口的。


消火栓使蒸汽消防车能把水射得更高,更远,显著地提高其灭火战斗能力。


后来国际饭店、上海大厦、新新公司等高楼兴建,迫切需要解决高层建筑灭火的供水,于是水泵接合器开始在上海应用。


此后消火栓的设置与市政自来水管道的铺设同时进行。在公共租界里每年安装20个左右。这项工作还延展到法租界等地方。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